禪城石灣家博城共享辦公/眾創空間出租(包午餐晚餐)
◣共享辦公/眾創空間
◣高大上辦公環境/落地窗
◣公共區域/會議室/休閑區
◣包(午餐晚餐)/阿姨做飯
◣含水電費/網費/管理費
◣一站式拎包入駐
地址:禪城石灣家博城創客C座6樓6041-6050
1500元/人/月;
聯系人:13078180678 陳小姐
歡迎來實地考察

11月26日,九江鎮對一宗機油污染管網事件進行標準化應急處置。當天上午,九江明凈生活污水處理廠報送緊急情況,稱管網內有不明油污流進該廠,對該廠運行造成沖擊。
接報后,九江生態環境所當即聯合園區管理處、瀚藍公司組成應急處理組到場進行處置?,F場勘查發現受污管網位于園北一路,表面有黑色浮油,處理組馬上采取應急措施,對明凈污水廠格柵池和廠外進水管道設置攔油帶,并通知科源達廢水廠對管網進行抽水處理。
隨后,九江生態環境所對該區域周邊的4家工廠生產情況和雨污管網進行排查,均未發現油污殘留等可疑情況。結合排查情況,初步確定偷倒可能性較大,下一步應急組將針對周邊監控進行徹查,根據調查情況嚴厲打擊非法偷排行為。
除組織應急處置外,當天九江生態環境所還組織開展涉水違法行為“利劍”行動周末錯時執法,針對鎮內重點涉水企業進行突擊檢查。
行動中共對5家企業的環評手續、廢水治理設施運行、管道標識、危廢和臺賬管理等情況進行檢查,現場責令相關企業加強酸洗磷化池、危廢房管控和管道流向標識,慎防廢水泄漏。其中,檢查發現某家有清洗噴涂工藝的企業涉嫌擅自擴建產污工序,計劃對其進行立案查處。
上述工作是九江推進嚴厲打擊涉水違法行為“利劍”專項行動的縮影。自南海區出臺嚴厲打擊涉水違法行為“利劍”專項行動方案及細化實施方案后,九江嚴格落實各項工作部署,對重點涉水企業開展拉網式排查,結合排查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和周末、夜間錯時執法,標準化處置水體應急事件。
自11月9日行動開展以來,九江組織開展2次聯合執法行動,4次夜間、周末錯時執法行動、2次專項執法行動;合共出動人員86人次,檢查企業48家次,其中責令改正9家、停業整頓1家、擬立案查處2家、淘汰1家,標準化處理水體應急事件5次。
九江以水興鎮,歷來九江鎮委鎮政府都高度重視水環境治理工作,通過“凈堤”、魚塘尾水治理、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等方式,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九江鎮水環境質量今年1月~10月排名均位于全市第一。
“‘利劍’行動是九江打響水環境污染治理的又一場戰役”,九江鎮副鎮長鄒榮坤表示,九江將堅決落實南海區的相關部署,對涉水違法行為以“零容忍”的態度進行嚴厲打擊,有序加大執法力度,打響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九江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保駕護航。
相信每個南海人家里都少不了一件藤制品
藤箱的輕便、藤椅的舒適、
藤席的清涼、藤擺件的精美……
藤可謂全身都是“寶”
近日,隨著“以竹代塑”倡議的提出
藤制品又以綠色低碳的優點
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從日用品到工藝品
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
藤條的外皮色澤光潤,手感平滑,彈性極佳,是一種上好的天然編織材料。粗的藤枝經高溫蒸煮過后變得柔軟,散發出獨有的植物香氣。工匠們沿著模具趁熱將藤枝拗制造型,冷卻后便可自然定型。
以藤枝為架,以藤皮或幼嫩的藤芯為衣,一件藤家具要經歷打藤、揀藤、洗藤、曬藤、拗藤、拉藤、削藤、漂白、染色、編織、上漆等十幾道工序才能完成,特別考驗工匠的手藝和耐心。
柔韌的藤條在老師傅的指尖變魔術一般絲絲環扣,上下翻飛。一步錯了,全部都要重來,再精密的機器也無法替代。就連看似簡單的藤席,從選材到編織成品需要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花上十天的時間,而一張優質的藤席如今的售價也在上千元。
藤器除了人們熟知的輕便、涼爽、耐用之外,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藤編也因此被譽為“指尖上的藝術”。工匠們發揮出豐富的想象,運用各式各樣的編織方法讓藤編呈現出動物、建筑、花卉等題材的工藝品,造型萬般變化、栩栩如生。
藤鄉歷史悠久
藤器曾是貢品
早在北宋歐陽修等人編修的《新唐書·地理志》中,便記載著南海把藤席作為貢品進獻朝廷。而大瀝素有“藤鄉”之稱,大瀝藤編真正興盛于清末,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進入鼎盛期。據1835年的《南??h志》記載,“嶺南藤類至多,貨于天下,其織作藤器者十家而二……”曾經南海藤編占全國90%的生產份額,其中南海90%的生產在大瀝鎮。
那時,大瀝擁有上千家藤廠作坊,鹽步、黃岐的“八鄉”,家家戶戶以藤編為副業,人們在門口織藤是當地一大特色景象,藤編也幾乎成了黃岐一帶人們最大的收入來源。隨后藤編開始進行工廠化生產,當時南海最大的藤廠南海藤廠和東風藤廠,制作的藤制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地。
“守藝人”匠心堅守
摸索藤編的傳承與創新
隨著更便宜多樣的塑料品的出現,加上藤工藝品原材料貴、制作耗時長,藤制品市場一落千丈。藤編也從一種家家戶戶都依賴的謀生手段,成為了防止失傳的傳統工藝。
2012年,南海藤編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梁燦堯便是南海藤編(大瀝)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五歲起便跟著家中長輩學織涼席,作為一個從小喜愛藤編的大瀝人,他始終堅守著這份代代相傳的工藝文化,不斷在實踐中摸索藤編的傳承和創新之路,這一守,便是數十年。
他開創了大瀝本土藤編品牌“藤王府”,顛覆性地設計了“藤木結合”的新型家具、也走進了各大院校為學生講解和普及藤編文化、開展公益性藤編課程等等……梁燦堯希望通過自己努力,讓藤編技藝能傳承下去,并煥發出新的活力。
以竹代塑倡議
引領綠色新浪潮
竹藤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財富,它不僅生長速度快、資源豐富,也是綠色低碳、可降解再生的優質材料,具有重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國際竹藤組織成立二十五周年志慶暨第二屆世界竹藤大會致賀信。中國政府同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了“以竹代塑”倡議,這賦予了竹藤事業新使命與新期待。
在新時代的號召下,藤制品又逐漸回歸到人們的視野中。家里的那一個藤箱、一把藤椅、一張藤席,如今再看也依舊不過時,散發著自然的質樸。我們期待,南海藤編在“以竹代塑”的倡議下重新煥發新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