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制造,拼了!
日前,央視聚焦了剛結束歐洲經貿之旅的2022佛山市經貿代表團,但佛山制造邁向制造業“創新高地”的步伐遠不止于此。
在黨的二十大后,佛山始終堅持制造立市、制造強市,通過“引進來”“走出去”“挺脊梁”等一系列舉措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全力推動“制造大市”向“制造強市”邁進,讓佛山制造“基業長青”,永立潮頭。
來看佛山制造如何邁向“高地”

風好正揚帆,奮斗正當時!
佛山市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佛山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紅林在接受佛山傳媒集團專訪時表示,將以壯士斷腕的膽氣、忍痛割愛的豪氣、勇于創新的銳氣和敢于突破的勇氣,縱深推動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推動佛山控股集團轉型發展。
根據市委改革部署,佛山控股集團要從傳統的公用事業類企業轉型為產業投資平臺,發揮好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功能。劉紅林表示,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大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建設一流企業,為佛山高質量發展展現國資國企擔當,將成為當前及今后佛山控股集團最重要的工作。
多措并舉深化改革
引領國資彰顯擔當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佛山控股集團如何把握理解新時代新要求,為佛山高質量發展提供國資國企擔當?
劉紅林:黨的二十大對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我認為總結起來就是“深化改革、優化結構、建設一流”三大任務,這也是當前及今后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我們準備從三個方面發力,做強做優做大,助推全市高質量發展:
一是走深走實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明晰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權責清單,切實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核心領導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切實落實董事會“定戰略、做決策、防風險”和經理層“謀經營、強管理、抓落實”職責,以激發企業家精神為著眼點推進改革深化。要牽住三項制度改革這個牛鼻子,進一步落實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加快建立和實施市場化用工制度,完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通過建立“三能機制”進一步激發公司活力和動力,把體制機制的改革走深走實。
二是扎實推進產業布局優化。著眼于服務主責主業,從“進、退、整、合”4個方面加大力度,優化產業配置,通過持續夯實公用事業的優勢基礎,充分發揮現有上市公司作用,并購和投資聯動布局新興產業。以產業金融為器,助力產業園區招商引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耕文旅消費產業,加快自身發展,服務全市高質量發展。
三是爭創一流提升核心競爭力。緊緊圍繞“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目標要求,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不斷提升服務能力、競爭能力、投資能力、引領能力。推動建立創新與人才激勵機制,堅持人才強企戰略,加大科研創新投入,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夯實主業產業根基
加速領跑新賽道
記者:今年8月,市委部署推動了佛山國資國企改革工作。佛山控股集團下屬企業數量多,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改革目標和要求,推進了哪些改革,取得哪些成效?
劉紅林:根據市委改革部署,佛山控股集團要從傳統的公用事業類企業轉型為產業投資平臺,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功能,并且明確集團的四大主業,即公用事業、產業金融、戰略新興產業、文旅產業。實事求是地講,要成功實現轉型,通過改革去劣揚優,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首先要從資產結構上優化。圍繞突出主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進行內部優化,推動下屬公司之間進行資產重組,避免同質化經營;開展外部優化,剝離轉讓混改非主業投資、低效投資,盤活沉淀資產。
第二就是要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在新興產業上果斷謀篇布局。我們高起點布局產業金融,目前已取得了私募基金管理牌照,引進了一批高端人才,接管了市屬的風險投資基金。在新興產業上,我們加大了對醫藥集團的投資,從3億元增加到了6~7億元。圍繞新能源產業鏈,我們在上游選擇標的準備進行并購,在中游打造“新能源+智能制造”的上市平臺,在下游正在謀劃輕質光伏發電,希望通過并購與產業整合,快速形成新能源新主業。
記者:佛山控股集團緊扣提升“六大服務”,已經或計劃推出哪些措施、已經取得哪些成效?
劉紅林:圍繞市委、市政府賦予我們的主責主業,我們夯實公用事業,服務民生保障城市安全。我們下屬的水業集團每年供水約5.7億立方米,處理污水2.66億立方米,保障城市供水以及環境安全;電建集團全年大概發電45億千瓦時,竭盡全力維護城市電力供應;佛燃能源年供氣約23億立方米,且天然氣銷售價格長期處于廣東省較低水平,同時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讓利保供,體現國企擔當。
聚焦服務產業體系,我們借助自身投資布局新興產業,同時借力基金等產業金融工具支持佛山優勢產業補鏈強鏈、潛力企業壯大發展。大力投資支持“專精特新”和科技創新型企業,充分發揮國有資本的引領作用。
聚焦服務招商引資,我們堅持以“國資引領-項目落地-股權退出-循環發展”為指引,為招商引資發揮國資的投資功能。為助力十大產業園區的招商引資引智引才,我們計劃設立生物醫藥基金、新能源基金、上市倍增資金等,首期規模各3~5億元,深度服務我市重大產業招商,帶動項目落地。同時,我們加強市區招商聯動,與市金融局和五區招商部門進行對接,為區招商引資提供專業化服務。我們聯合深創投、盈峰資本等資本機構共同成立規模100億元的粵盈智能制造產業基金,共同調研超過30家潛在投資項目,協助各區招商部門研判13個項目。
以民為本為民服務
辦好群眾滿意的企業
記者:佛山控股集團如何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利用較好的公用事業基礎,進一步服務城市安全、服務民生事業?
劉紅林:民生服務是國企履行社會責任的試金石。作為地方市屬國有企業,我們始終把服務城市安全和服務民生事業牢記于心,進一步服務好城市安全和民生事業。
我們大力推進數字化建設,提升服務效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大數據為平臺,深化供水和燃氣平臺之間的數據共享、業務協同,讓數字化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
我們著力引進資源型戰略投資者來提升資源保障。根據行業特點,重點引進具有煤礦資源和天然氣資源的企業作為戰略合作伙伴,進一步提升服務城市安全和民生事業的保障能力。
我們著力精簡民生領域手續,提升服務水平。簡化居民用水供氣的辦理手續,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證明材料,堅持方便居民為導向,打造一站式、高度協同的業務流程。
持續深化改革
激發人才和企業家活力
記者:黨的二十大明確要求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佛山控股集團如何通過完善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來提升人才活力、企業效率?
劉紅林:圍繞加強黨建與人才“兩個保障”,一方面,我們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黨管人才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思路,源源不斷培養“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的優秀企業人才。
同時,我們建立高水平的研發平臺,打造行業人才高地。下屬佛燃能源依托博士團隊,持續開展氫能裝備、固體燃料電池等專精特新技術攻關。目前制氫裝備核心設備隔膜壓縮機已經在佛山量產,在固體燃料電池方面已經和歐洲的國際知名公司建立起了業務聯系和技術交流。水業集團下屬的鐵人環保公司依托專業技術團隊,憑借多項專利技術,已經成為土壤農藥修復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是佛山國資系統唯一的國家科改示范企業。
我們還堅持內部培養和外部招聘雙輪驅動,進一步打造符合現代企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目前集團擁有各類專業人才超過1200名,博士42名。
人才就是競爭力,中央要求持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目的就是激發人才活力和企業競爭力,建設一流企業,辦法就是推進三項制度改革,讓“三能機制”在各層級普遍化常態化運行。目前我們正在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實行全員考核,建立以崗位價值評估為基礎的薪酬體系,堅持薪酬資源向核心崗位、核心人才傾斜;大力推進職業經理人建設,實現薪酬與業績市場雙對標。下一步,我們要合理設計短中長期激勵政策,靈活運用任期激勵、中長期激勵、崗位分紅等工具,探索股權激勵、員工持股和股權分紅激勵等措施。
市場活力來自人,特別是來自企業家與科技人才,來自企業家精神。佛控人一定牢牢把握好市委市政府賦予我們的職責,把握住市場的機會,為佛山高質量發展貢獻國有企業的力量。
佛山市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佛山市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為市屬一級企業,是佛山市首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企業?,F擁有水業集團、電建集團、佛燃能源(股票代碼:002911.SZ)、國通公司、寶裕發展、福能東方(股票代碼:300173.SZ)等重要子企業,是佛山市首家信用評級達AAA的國有企業。
集團堅持以“服務新佛山、創造好未來”為使命,強化產業投資平臺功能,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引領作用,以“產業投資、資本運作、產業招商”為抓手,重點打造“公用事業、產業金融、戰略新興產業、文旅產業”四大業務板塊,力爭成為卓越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要更大力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更大力度促進外資穩存量、擴增量,培育國際經貿合作新增長點。
隨著疫情優化措施出臺,國內各地企業紛紛“出海搶單”,廣東企業也爭啟出海模式。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0月,廣東進出口總額增長7.2%,其中,出口增長16.5%,實現了今年以來月度最高增速。廣東臺《粵制造粵信心》專題欄目走訪兩家廣東制造業企業,他們不僅走出去搶訂單還實現逆勢擴張,其中包括來自容桂的家電巨頭格蘭仕。
搶單感受
海外客戶對中國制造信心依舊
格蘭仕是今年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在經歷了兩年多客戶變“網友”的狀況后,格蘭仕做出了“必須走出去”的戰略調整。今年7月,由集團董事長、總裁帶頭“走出去,成為中國制造業第一批在疫情后出海洽談的企業。據介紹,他們總共派出了3批成員,走訪了100多個國家,足跡遍布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及東南亞、中東等地區。
今年10月中旬格蘭仕參與了由商務部牽頭的在俄羅斯莫斯科主辦的中國品牌展會。當時,包括洗碗機、冰箱、洗衣機、干衣機在內的歐美品牌產品全面從俄羅斯撤出,這對中國品牌而言是個難得的機遇。對這次的經歷,企業最大的感觸是“市場對中國制造產品仍然有信心”,而主動出海也帶來了不少回報,目前在俄羅斯市場拿到的洗衣機、洗碗機等大類家電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的一季度末。
逆風擴張
數智化自動化事半功倍
得益于勇敢地走出去,格蘭仕“逆風”增資擴產,投入了幾千萬改造廠區的生產車間,一期在微波爐制造工廠打造了一個恒溫恒濕的中央系統,進一步保障智能制造車間的工作環境。以嵌入式洗碗機為例,今年開了一個全新的洗碗機內膽全自動線,同時也新建了6條洗碗機的全自動組裝線,生產節拍從原來的三十幾秒提升到現在的15秒,大大提升了出貨效率,也保障了產品質量,成為格蘭仕能夠與當地客戶達成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對于為何要逆勢增資擴產,格蘭仕集團副總裁鄒能基表示,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基于整個中國制造業發展的研判以及對企業長遠發展的考慮?!白罱迥?,市場的需求更加高端也更加多元化,我們要做出符合時代需求的產品,因此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對我們而言,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這是未來所有中國家電企業必走的一條路?!?/span>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